湘西歷史
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,戰(zhàn)國時屬楚黔中郡,郡治在今常德市。秦昭王三十年(前285),取楚巫中、黔中郡及江南地另置黔中郡,郡治在今沅陵縣西20里處。
秦始皇帝二十六年(前221),分全國為36郡,后增4郡,共40郡。湖南省地分屬黔中、長沙2郡,湘西州境屬黔中郡,郡治設(shè)今沅陵縣西。
西漢,分全國為13部,部設(shè)刺史,直隸京師。湖南大部地屬荊州,小部地屬交州。荊州轄6郡1國,屬地在今湖南境有零陵、桂陽、武陵3郡及長沙國,湘西州境屬武陵郡。
漢高祖五年(前202),改黔中郡為武陵郡,郡治義陵(今淑浦縣),領(lǐng)13縣,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,湘西州境分屬于沅陵(含今吉首、瀘溪地)、辰陽(含今鳳凰、花垣南部地)、遷陵(含今保靖、花垣北部地)、酉陽(含今龍山、永順、古丈地)等4縣。
東漢分全國為13部,部設(shè)刺史,后稱州牧,直隸京師。湖南屬荊州,州治漢壽,即西漢索縣故治(今常德市)。領(lǐng)7郡,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4郡。湘西州境仍屬荊州武陵郡??ぶ我婆R沅(今常德市)。領(lǐng)13縣,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縣,在湘西州境有5縣,即沅陵、辰陽、遷陵、酉縣、充縣,與西漢同。
三國時,初屬蜀,后屬吳。吳分五州,州設(shè)刺史,直隸國郡。湖南屬荊州,治南郡(今湖北江陵縣)。領(lǐng)14郡,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0郡,湘西州境域分屬荊州武陵郡和天門郡。武陵郡,郡治同東漢,西漢故郡,領(lǐng)12縣,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1縣,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:黔陽縣(今龍山縣地)、酉陽縣(今永順、古丈地)、沅陵、辰陽、遷陵3縣同東漢。天門郡,治漤中(今慈利縣西)。①吳景帝永安六年(263)分武陵郡置。領(lǐng)3縣:漤中縣(今大庸縣永定區(qū)、慈利縣地)、充縣(今桑植地)、零陽縣(今慈利、石門、澧縣、臨澧等地)。
西晉分全國為20州,州設(shè)刺史、直隸洛陽。湖南分屬荊州、廣州。荊洲治襄陽(今湖北襄樊市),后移江陵(今湖北江陵縣),領(lǐng)22郡。屬地在今湖南境有9郡,湘西州境域仍分屬荊州武陵郡。武陵郡,郡治同三國吳。漢、吳故郡,領(lǐng)10縣。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5縣:鐔成縣(含今花垣、鳳凰地),黔陽、酉陽、遷陵、沅陵4縣與三國時期吳國同。
東晉有揚、荊、湘、江、梁、益、交、廣等州,州設(shè)刺史,直隸建康。湖南分屬荊、湘、江3州。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3郡。今湘西州境仍分屬荊州武陵郡。州、郡治所及屬縣同西晉。
南朝時期,宋代,分江左所有地為22州,州設(shè)刺史,直隸建康。湖南分屬荊、郢、湘3州。屬地在湖南境有14郡國。湘西州境分屬荊州天門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。㈤
孝武帝建元年(454)分荊、湘、江、豫州部分地置郢州,治江夏(今湖北武漢市)。武陵郡始分屬,領(lǐng)10縣,郡治及在湘西州境屬縣與兩晉同。荊州天門太守,州、郡治同晉,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縣亦同皆。
齊代沿襲宋制。
?、偾濉吨彪`澧州志?辨?zhèn)巍份d:“天門郡治在永定衛(wèi)域者.以天門山近衛(wèi)也。至西晉太府四年遷澧陽。
②內(nèi)史系王相,掌太守之任?!端螘菘ぶ尽芬詢?nèi)史和太守代表郡名。
梁天監(jiān)十年(511)前依齊制。天監(jiān)十年后,湖南仍分屬荊、郢、湘3州。屬地在今湖南境共20州(郡級)、郡。今湘西州境分屬郢州夜郎郡、盧州(郡級)、武陵郡,南陽郡和荊州天門郡。夜郎郡、治夜郎(今吉首市),分沅陵縣置,領(lǐng)夜郎1縣(轄今吉首市地)。盧州(郡級)、治瀘溪。天監(jiān)中分沅陵縣置,轄今花垣、瀘溪縣地①和吉首部分地。武陵郡,治同宋、齊。領(lǐng)9縣,屬地在今湘西州境的有3縣:大鄉(xiāng)縣(黔陽縣改置,今龍山縣地),遷陵、酉陽縣與宋、齊同。南陽郡,治建昌,今辰溪縣西北。分辰陽縣置,含今鳳凰縣地。天門郡與宋齊同。
陳代,分江南所有地為22州。州設(shè)刺史。直隸建康。湖南分屬荊、沅、湘3州。今湘西州境分屬沅州夜郎郡、沅陵郡、南陽郡和北園的北衡州(郡級)。
隋統(tǒng)一中國后,分全國為冀、雍、青、兗、徐、梁、豫、楊、荊9州。湖南屬荊州,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8郡,湘西州境域分屬沅陵郡和澧陽郡。沅陵郡、治同南朝時陳,領(lǐng)5縣,屬地在今湘西境有3縣:沅陵縣(今沅陵、瀘溪、花垣及吉首部分地),大鄉(xiāng)縣(今永順、古丈、保靖、龍山縣地);辰溪縣(含今鳳凰、吉首部分地)。
唐貞觀元年(627)分全國為10道。開元二十一年(733)分為15道。道設(shè)采訪使,直隸京師。湖南分屬山南東道、江南西道、黔中道、黔中道黔州都督府。屬地在今湖南境有15州郡。今湘西州境地分屬山南東道的澧州澧陽郡,②和黔中道的辰州盧溪郡、錦州盧陽郡、溪州靈溪郡。盧溪郡,治沅陵(今沅陵縣)。隋朝時為沅陵郡,天寶元年(620)改名。領(lǐng)5縣。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2縣:盧溪縣(今瀘溪、吉首、花垣地),麻陽縣(含今鳳凰地)。錦州盧陽郡,治盧陽(今麻陽縣境)。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縣:渭陽縣(今鳳凰地),洛甫縣(今保靖地),招前縣(今鳳凰地)。靈溪郡,治大鄉(xiāng)(今龍山地)。領(lǐng)2縣:大鄉(xiāng)縣(今永順、古丈、龍山地),三亭縣(今保靖地)。
五代時,湖南屬楚,楚分所有地為28州1監(jiān)。屬地在今湖南境的有潭、岳、辰、錦、衡、道、郴、溪、澧、永、郎、鄒、敘13州及桂陽監(jiān)。今湘西州境域分屬辰、澧、溪3州。辰州,同唐辰州盧溪郡。澧州同唐澧州澧陽郡。溪州同唐溪州靈溪郡,五代析為3州;誓下州,(今永順古丈地);上溪州(今龍山地);保靜州(今保靖及花垣部分地)。
宋朝,初分全國為15路,神宗元豐元年(1078)為23路,南渡后只16路。路設(shè)安扶司,直隸京師。湖南分屬荊湖南路和荊湖北路。今湘西州境分屬荊湖北路辰州盧溪郡的盧溪縣(今瀘溪、吉首、花垣地),沅州潭陽郡的麻陽縣(含今鳳凰地),荊湖北路的保靜州(今保靖地),永順州、下溪州、南渭州、施溶州(今永順古丈地),上溪州(今龍山地);保靜州、永順州、下溪州、南渭州、施溶州、上溪州、均為羈縻州。
元朝,分中夏為1中書省,11行中書省,直隸京師(中央)。湖南分屬湖廣行省、四川行省。湖廣行省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,治江陵(今湖北武漢市)。領(lǐng)8路1府1州。今瀘溪、吉首地屬辰州路。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扶司,治婺州(今貴州婺川縣),領(lǐng)67蠻夷官,屬地在今湘西州
?、侔幢R州、洪崎孫《補梁疆域志》亦視為郡級、屬沅州,不載領(lǐng)縣。據(jù)徐文筢《東晉南北朝與地表.盧州領(lǐng)南陽郡、郡領(lǐng)建昌、沅陵、酉陽、鹽泉、龍標等五縣。當系天監(jiān)十年后區(qū)劃。
?、趽?jù)《新唐書?地理志》州郡連稱原號澧州.后又改澧陽郡.一地二名。下份此。
③《風凰廳志?沿革志》道光四年刻本載:“宋太宗太平興國7年.為招諭縣.神宗熙寧八年旋廢.并入麻陽縣”。
境有6蠻夷官:即五寨(宋沱洞、烏引洞、蘆獲洞、杜望洞、白崖洞均屬今鳳凰地),多著土村(今永順地),會溪(今永順地),施溶(今永順地),臘惹洞(今永順地),驢遲洞(今永順地)。湖廣行省新添葛蠻安扶司,治新添(今貴州貴定縣)。領(lǐng)132長官司。屬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長官司:南渭州(今永順地),白崖(今龍山地),保靜州(今保靖、花垣地及古丈部分地)。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扶司,治今永順,轄今永順、古丈等地。
明朝,除北京、南京,分全國為13省,省設(shè)布政使司,后改承宣布政使司,直隸中央。湖南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,屬地在今湖南境有7府2州2司。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溪府的盧溪縣(含今瀘溪、吉首地);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(含今永順、古丈、龍山地);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(含今保靖、花垣、鳳凰地)。
清朝初,分全國為18省,后增奉天、吉林、黑龍江、臺灣、新疆5省,共23省。省設(shè)布政使司,直隸京師。省下設(shè)道、府、州、廳、縣。湖南省轄4道9府4直隸州5直隸廳(散廳、散州)72縣。直隸州轄縣,直隸廳不轄縣;直隸州直隸廳直接隸“道、“省”,不由府管轄;散廳散州受府、直隸州節(jié)制,實際同縣。今湘西州境分屬辰沅永靖道辰州府瀘溪縣;永順府永順縣、保靖縣、龍山縣,古丈廳;乾州、鳳凰、永綏3個直隸廳。
中華民國3年(1914),湖南廢除府、廳、州建制,保留道縣兩級。境域乾城、瀘溪、鳳凰、永綏、保靖、古丈、永順、龍山8縣屬辰沅道,治鳳凰。民國9年9月廢道存省縣兩級。辰沅道延至次年10月裁撤。民國24年5月,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(shè)置湘西綏靖處,轄沅陵、慈利等19縣。分5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永順、保靖、龍山屬永保龍桑區(qū);乾城、鳳凰、古丈、永綏屬乾鳳古綏區(qū);瀘溪屬沅瀘辰溆區(qū)。民國25年6月,湘西綏靖處由19縣增至25縣,劃為4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瀘溪、永順、龍山屬第一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乾城、鳳凰、永綏、保靖、古丈屬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。民國27年2月,湖南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瀘溪、永順屬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乾城、鳳凰、永綏、保靖、古丈、龍山屬第4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。同年3月第三、第四行政督察區(qū)域變更。保靖、古丈、永順、龍山4縣為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永順。乾城、瀘溪、鳳凰、永綏屬第四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。民國29年5月,湖南省85個縣調(diào)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保靖、古丈、永順、龍山4縣為第八行政督察區(qū)。專員公署設(shè)永順。乾城、瀘溪、鳳凰、永綏4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(qū)。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這次調(diào)整后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。
歷史上境域內(nèi)存在過的類似州級(地區(qū)級)建制的機構(gòu)有:
一、羈縻州宣慰司
包括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和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。
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 唐武則天天授:二年(691),析辰州置溪州,天寶元年(742),改溪州為溪州靈溪郡,乾元元年(758)復溪州名,轄大鄉(xiāng)、三亭2縣,隸黔中道。五代時析為3州:誓下州、上溪州、保靖州。均屬楚彭氏世襲溪州地。宋朝分上、中、下溪州,又有龍賜、天賜、中順、感化、保靖、永順等6州,懿、安、遠、新、治、富、未、寧、南、順、高州共20州①,均為羈縻州,皆設(shè)
?、侔础端问?西南溪洞諸蠻傳》、《永順縣志》民國版載“又有溶州.渭州、吉州、藍州、保順州共25州”。
刺史。以下溪州、刺史兼都誓主,余19州皆隸屬,謂誓下州。彭氏世據(jù)溪州,自署刺史,兄弟子侄世代承襲。治所在今永順縣東南舊司城,隸荊湖北路。元至元年間(1264~1294)置永順路,后改永順保靖南渭安撫司。至大三年(1310),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,元至正十一年(1351),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扶使司,轄58旗,隸四川行省。
明洪武三年(1370) 二月為州,十二月置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,治永順。洪武六年(1373)4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,治永順。隸湖廣布政使司,后改屬湖廣都指揮使司。轄3州,6長官司:即南渭州(今永順部分地)、施溶州(今永順、古丈部分地)、上溪州(今龍山縣),驢遲洞(今永順部分地)、臘惹洞(今永順部分地)、蘿著黃洞(今永順古丈地)、施溶溪(今順地)、田家洞,(今古丈地)、自崖洞(今龍山地)共6長官司。
清雍正七年(1729)廢宣慰司,置永順府。治今永順靈溪鎮(zhèn)。轄永順、保靖、龍山、桑植4縣。隸辰沅永靖道。
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五代十國時,后梁開平元年(907)分三亭縣置保靜州(今保靖、花垣地),屬楚彭氏溪州。后周廣順三年(953),置保靜州安撫使,宋太祖建隆元年(960),改為羈縻保靜州,屬荊湖北路。元初,改保靜州為保靖州,屬湖廣行省,新添葛蠻安撫司,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置保靖州軍民安撫司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改為宣慰司,洪武六年,升為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,隸湖廣布政使司,后改屬湖廣都指揮使司。治保靖,轄五寨長官司(今鳳凰地)、竿子坪長官司(今鳳凰縣地)④。清雍正七年(1729)五月,廢保靖宣慰司置保靖縣。治保靖,隸永順府。
二、永順府
清雍正七年(1729),改土歸流,裁永順、保靖、桑植3司,置永順府。屬分巡辰永靖道,隸湖南布政使司,轄永順、龍山、保靖、桑植4縣。雍正十三年,府屬分巡辰永靖兵備道。乾隆元年(1736),屬辰沅永靖兵備道。
清道光二年(1822),析永順縣之羅依、西英、功全、沖正4保地置古丈坪廳(散廳),直隸永順府。民國2~(1913),改古丈坪廳為古丈縣。屬永順府。時永順府轄五縣:即永順、保靖、龍山、桑植、古丈。治永順、隸辰沅永靖道。民國3年,湖南省廢“府”、“州”、“廳”,府下縣直隸湖南省辰沅永靖道。
三、辰沅永靖道
清康熙三年(1664),設(shè)分巡辰沅靖道,治沅州(今芷江),隸湖南布政使司。轄2府州11州縣??滴跛氖?,道治移遷五寨司城(今鳳凰)。清雍正七年(1729),置永順府舊其所屬。雍正八年,改分巡辰沅靖道為分巡辰永靖道,治鳳凰。雍正十三年,道廉兵備,改辰永靖道為辰永
?、偻了靖鞣植柯浞Q“旗”。58旗為“辰則東西南北雄.將能精銳愛先鋒。左韜德茂親勛策.右略靈通鎮(zhèn)藎忠。武敵雨星
義馬?稱沖水戰(zhàn)涌祥龍。項長虎豹嘉威捷?福慶凱旋智勝功。后添設(shè)“請謀’,二字.一字一旗共58旗。土司家另設(shè)有:戎、豬、鑲、苗、米房、吹鼓手、伴俏、長川、放人、總管等“旗”。
?、诎础队理樃尽非“孑d“保靖司在明有長官司五:一為五寨等五洞;一為竿子坪.一為兩江口.一為鎮(zhèn)遠臻部等處”。
靖兵備道。清乾隆元年(1736)升沅州為府,改辰永靖兵備道為辰沅永靖兵備道,治鳳凰,隸湖南布政使司。清嘉慶元年(1796)升乾州廳、永綏廳、鳳凰廳為直隸廳來屬。至清末轄3府、1直隸州、4直隸廳、16廳(散廳)州、縣。3府即:辰州府,治沅陵。轄沅陵、瀘溪、辰溪、溆浦4縣。沅州府,治芷江。轄芷江、黔陽、麻陽3縣。永順府,治永順。領(lǐng)永順、保靖、龍山、桑植4縣和古丈坪廳。1直隸州,即靖州,治靖州。領(lǐng)靖州直轄地、綏寧、通道、會同3縣。4直隸廳:即乾州、鳳凰、永綏、晃州直隸廳。
民國3年(1914),湖南省廢“府”、“州”、“廳”,保留道,州廳改名為縣。改辰沅永靖道為辰沅道,治鳳凰。轄20縣:即鳳凰、乾城、古丈、永綏、保靖、永順、龍山、瀘溪、桑植、沅陵、辰溪、麻陽、溆浦、芷江、黔陽、靖縣、晃縣、綏寧、會同、通道。民國5年,裁武陵道,將所屬大庸、石門、慈利、桃源等4縣劃入,總24縣。民國11年,湖南省道制撤銷,屬縣直隸湖南省。
四、督察區(qū)、專區(qū)
督察區(qū) 民國24年(1935),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設(shè)置湘西綏靖處,指定綏靖19縣,劃分5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治在今湘西州I境內(nèi)的有第三、第五行政督察區(qū)。即永保龍桑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永順,轄永順、保靖、龍山、桑植4縣。乾鳳古綏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(今吉首乾州),轄乾城、鳳凰、古丈、永綏4縣。境內(nèi)瀘溪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(qū),公署在沅陵。
民國25年5月,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正式頒布《行政督察區(qū)專員公署暫行條例》后,湖南省擴大在湘西的行政督察區(qū)域,重新調(diào)整為4個督察區(qū)。由原19縣增至25縣。境內(nèi)瀘溪、永順、龍山縣被劃入第一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乾城、鳳凰、保靖、古丈、永綏縣被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。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。
民國26年12月,湖南全省普遍設(shè)置行政督察區(qū),以專員兼任駐地縣縣長。全省75個縣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境內(nèi)永順、瀘溪2縣被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。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乾城、龍山、保靖、古丈、永綏、鳳凰6縣劃入第四行政督察區(qū)。專員公署設(shè)乾城。
民國29年4月,湖南省調(diào)整行政督察區(qū),劃全省為10個行政督察區(qū)。治在境內(nèi)的有第八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永順,轄永順、保靖、龍山、古丈、桑植、大庸6縣。乾城、鳳凰、永綏、瀘溪4縣被劃人第九行政督察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沅陵。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。
專區(qū) 1949年12月底,湖南先后設(shè)置10個專區(qū)。治在境內(nèi)的有永順專區(qū)。1950年1月,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沅陵設(shè)置湘西行政公署,轄永順、沅陵、會同3個專區(qū)。治在境內(nèi)的永順專區(qū),專員公署設(shè)永順,轄永順、保靖、古丈、龍山、桑植、大庸6縣。乾城、永綏、瀘溪、鳳凰4縣劃入沅陵專區(qū)。公署設(shè)沅陵。
五、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、自治州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
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,戰(zhàn)國時屬楚黔中郡。西漢屬武陵郡。三國時初屬蜀,后屬吳。西晉、東晉屬荊州武陵郡。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。宋為荊湖北路的辰州、澧州。元為湖廣行省恩州宣慰司、辰州路、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順宣慰司,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。明置永順宣慰司、保靖州宣慰司,其余為岳、辰兩州地。清置永順府和鳳凰、乾州、永綏直隸廳,東北部為澧州地。1914~1922年為辰沅道。1938~1949年為第八、九行政督察區(qū)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,鳳凰、乾城、永綏、瀘溪等縣和永順、龍山、保靖、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(qū)和永順專區(qū)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,在少數(shù)民族聚居地區(qū),實行民族區(qū)域自治政策。因此,1952年8月1日,經(jīng)中央人民政府批準,劃乾城、鳳凰、永綏、瀘溪、古丈、保靖6縣地,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(地師級),區(qū)治設(shè)乾城縣所里鎮(zhèn),隸湖南省,轄6縣,即乾城、鳳凰、花垣、瀘溪、古丈、保靖。9月湘西行署及所屬永順、沅陵、會同3專區(qū)撤銷,其永順、龍山、桑植、大庸4縣由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代管,至12月正式接管這4縣。1955年4月28日,根據(jù)憲法第五十三條規(guī)定,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。州治州域不變。1957年9月6日國務(wù)院第五十七次全體會議通過湖南省人民委員會關(guān)于設(shè)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并撤銷湘西苗族自治州的決定。9月20日,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,同時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銷。
1952年設(shè)立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,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駐乾城縣所里。原永順專區(qū)所屬永順、龍山、大庸、保靖、桑植、古丈6縣及原沅陵專區(qū)所屬乾城、永綏、瀘溪、鳳凰4縣劃入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。轄10縣。1953年乾城縣改名為吉首縣;永綏縣改名花垣縣。1954年永順、龍山、桑植、大庸4縣改由省直轄,仍委托該自治區(qū)代管。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改設(shè)湘西苗族自治州,自治州人民委員會駐吉首縣。1957年9月20日設(shè)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自治州駐吉首縣。原湘西苗族自治州所屬吉首、瀘溪(駐武溪鎮(zhèn))、鳳凰(駐沱江鎮(zhèn))、花垣、保靖(駐遷陵鎮(zhèn))、古丈6縣及原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省領(lǐng)導的永順、龍山、桑植、大庸4縣劃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轄10縣。永順專區(qū)1949年設(shè)永順專區(qū),專署駐永順縣。轄永順、龍山、大庸、保靖、桑植、古丈等6縣。1952年撤銷永順專區(qū),原永順專區(qū)所屬永順、龍山、大庸、保靖、桑植、古丈6縣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(qū)?!?以上摘自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(qū)沿革?史為樂著》)